目录
研究争鸣
《边城》之“边”的文化意义再考量冯小琼;4-6
《故都的秋》:凉城秋色下的自我救赎刘国锋;7-9
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文本解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陈燕;10-11
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悲剧源头再探寻张倩倩;12-13
辛弃疾诗歌中所蕴含的身世浮沉肖睿;14-15
新课标下初中阅读教学现状探究边艳红;16-17
古诗对孩童启蒙教育的价值研究朱晓惠;18-20
写作指导
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情感缺失问题及其改进陈红;21-23
构建交际语境写作,开展好作文教学荆建凤;24-26
“导·学·评”串联,整体推进习作单元教学陈红琴;27-29
序列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径——在立德树人价值观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语境下的写作探索刘金昌;30-32
任务情境下初中过程化写作教学的策略——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训练为例袁明;33-35
作文教学,应强化激励与训练创新王大枝;36-38
有效利用课程资源,指导学生观察与写作冯焕建;39-41
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探索“牧养式”写作教学法单霞玉;42-43
引导学生抒发真情,写出真情作文李伟;44-45
一点诗味,一点诗情,一抹亮色谢玉生;46-47
基于思维导图下的看图写话教学探究栗园园;48-49
信息时代下如何开展初中微写作教学王德贤;50-51
阅读鉴赏
余光中《乡愁》的感情表现形式与主旨探析信丽华;52-54
《与朱元思书》里的三美:山美、水美、文美赵永发;55-57
审美性阅读,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徐晓宁;58-59
一篇《祝福》 三重世界——赏析鲁迅小说《祝福》的思想内涵李求君;60-61
如何实现高中生高质量解读文本高俊琴;62-63
古诗词解读,何以知人论世——以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教学为例黎红玲;64-65
绚烂如画,情怀入诗——品读《春江花月夜》孙智勇;66-67
从词语入手,确定古典诗歌的情感基调王奎杰;68-69
用对话式阅读,理解《社戏》的语言艺术吴国干;70-71
教学案例
任务群主体设计:品人物精神 探劳动价值——《喜看稻菽千重浪》《心有一团火,温暖众人心》《“探界者”钟扬》情境教学案例余莉莉;72-75
树靶子打靶子,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好杂文干亦晨;76-78
初中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杨楠玲;79-81
《师说》教学构思与设计周明秀;82-83
《沁园春·长沙》教学案例实验报告赵小丽;84-86
课堂实践
以《百合花》为例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品鉴苏婷;87-89
编演课本剧,建构语文智慧课堂涂爱芳;90-91
精心设置情境,搞好课堂小说教学魏倩;92-93
利用课堂情境剧,有效提升学生社交能力王瑜欢;94-95
古诗词课堂的提问技巧——以《行路难》为例赵萍;96-97
高品质课堂要求下语文“微课程”设计原则缪晓霞;98-99
创设生本课堂,为提质赋能苏丽英;100-101
文本参读教学法下如何处理文本教学——以《滕王阁序》为例周照鹏;102-103
方法探索
阅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——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上为例宋莉娜;104-106
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应强化生命意识教育马德传;107-109
开展研学旅行活动,有效培育学生语文素养——以研学课程《元曲之路》为例王嵩涛;110-112
线上线下融合背景下“5+1”教学模式探索赵瑛;113-115
利用开放式评测法,搞好整本书阅读教学——以《红楼梦》为例于雷;116-117
群文阅读“三级跳”实施例谈王著元;118-119
基于不同文体,探析读写结合的“点”徐建琴;120-121
初中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任锐锋;122-123
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路径王西燕;124-125
创意“读写绘”,助力整本书阅读梳理、积累与内化梁玉柳;126-127
“语言建构与运用”在散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于芳;128-129
在文本细读转化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陈冰清;130-131
从课后习题探知语文教学之路径——以《秋天的雨》为例叶美珍;132-134
教材教法
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,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曾重标;135-137
新课标下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——以《党费》为例陈鸳红;138-139
在叙事学理论指导下,搞好小说教学罗国锋;140-141
语言园地
热词“背锅”“甩锅”的语义和语用分析粟凤华;142-144
用激励性语言,拨动学生语文学习的“心弦”徐丰;145-147
文教随笔
语文教学如何有机融入德育教育宋秋红;148-149
好风凭借力 扶摇上青云——“群策群力”工作坊提升初中语文教师信息化能力初探曾海莲;150-151
初中语文教学中亲情教学的整合与价值解读李玉梅;152-153
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张淑云;154-155
考试评价
新高考背景下谈高中议论文写作——培养学生“读者意识”,发现议论文逻辑的力量黄丽春;156-157
复习,应做到在“整合”中增值张丽丽;158-160
欢迎订阅2022年语文教学与研究
2